昌都县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夜思回消息越及时的人,过得越孤独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wh/131201/4300466.html
小年说:“孤独真的能毁掉一个人吗”,某问答平台上,近1万网友写下答案。不可忽视的是,感慨“孤独”像是不少年轻人的“流行病”。

“孤独没有什么不好。使孤独变得不好,是因为你害怕孤独。”的确,对待孤独的态度,决定了你会克服还是享受。

推荐给你,静夜思。回消息越及时的人,过得越孤独?

来源:新周刊

ID:new-weekly

作者

桃子酱

1第一个问题:你孤独吗?当代人,恐怕没有几个人有底气说自己“绝不孤独”——或迟或早,或多或少,孤独感总会在某个时刻袭来。第二个问题:你有多孤独?鉴于孤独是一种不稳定的、难以界定的状态,如何量化评判它也是一个难题。相对简单直接的所谓“国际孤独等级表”很流行——有不少网友表示,等级表上所列的从“一个人逛超市”(第一级)、“一个人看电影”(第四级)、“一个人吃火锅”(第五级)、“一个人看海”(第七级)、“一个人搬家”(第九级)到第十级的“一个人去做手术”,已经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常态。也就是说,这份孤独等级表应该更新了。第三个问题:你害怕孤独吗?对待孤独的态度,决定了你会克服它还是享受它。正如学者蒋勋在《孤独六讲》中所说:“孤独没有什么不好。使孤独变得不好,是因为你害怕孤独。”年,英国研究机构发起了名为“孤独实验”的大型调查项目。调查共有来自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的位受访者参与。根据调查数据,项目发起人克劳迪亚·哈蒙德总结了关于孤独的五个真相。其一,相较于老年人,年轻人更容易感到孤独。其中,16—24岁人群最容易感到孤独,他们中有40%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孤独;其次是35—44岁人群,有35%的人容易孤独。75岁以上人群反而最乐观,只有27%的人感到孤独。其二,孤独的人社交技能并不差。有人会把自己的孤独感归结于“社交恐惧”或者“社交困难”,认为提升社交技能就会缓解孤独。但此次调查发现,孤独感强的人,社交技能往往并不差。他们往往更敏感,也更善于共情,并随之调整自己的反应,这让他们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。因此,孤独的人的问题是,他们难以应对社交场合中的焦虑,而不想去社交。其三,女性更容易因为孤独而羞愧。相比男性,女性更容易产生“孤独是可耻的”的想法,也因此,她们往往会隐瞒自己的孤独感。其四,常感到孤独的人更有同理心。这一点在上文也有提及,孤独的人同理心更强,可能是因为他们体会过类似的社会疼痛(比如在学校遭到霸凌),对于相同处境的人更能理解。其五,积极独处的人并不一定孤独。超过80%的受访者表示,他们喜欢独处,愿意一个人花时间做些事情。这种“积极独处”值得肯定及鼓励,它也是长久以来哲学性的独处传统的延续——独处让我们获得审视自己的能力。基于数据和对社会态势的判断,不少人认为,孤独已经达到了“流行病”的程度。2在历史学者费伊·邦德·艾伯蒂看来,孤独“已经成为某种方便我们将一连串不满悬挂于其上的挂钩”,她在书中写道:“孤独有时会成为一个情绪的收纳箱:一种表达快乐缺乏、断裂感、抑郁与疏离,以及社交孤立的简称。也有例外情况。”“人们偶尔也寻觅与渴望孤独;不光是自有其历史的独处,同样还有孤独——这种痛苦的感受可以是身体上的、情感上的、象征意义上的、感官和态度上的断裂感。”孤独如何依据不同的语境而呈现不同的意涵?孤独在多大程度上关乎身体,又在多大程度上关乎精神?作为一种个体体验,孤独如何反映了更宏大的社会问题,比如性别、种族、年龄、环境、宗教、科学甚至经济,并被这些问题所塑造?——这都是艾伯蒂试图解答的问题。孤独也许跟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关——艾伯蒂在英国威尔士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丘上长大,在她成长的上世纪80年代,那里连一部电话都没有,最近的邻居在一英里开外。当时的她,孑然一身,与外界隔绝。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在忍受孤独,而是甘之如饴。她终日独自待在森林里,自己编故事,故事里有她想象的社区,居住着一群虚构的人物。孤独也许跟特定年龄阶段有关——在上述“孤独实验”项目中,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均表示,在青春期最容易感到孤独。原因在于,年轻人缺少调节情绪的经验,对孤独的感觉也就更强烈;另外,年轻人还没有习惯孤独的感觉,不知道如何应付它。孤独也许跟亲密感的缺失有关——然而,亲密感的缺失,不一定能够通过拥有伴侣得到缓解,孤独与一个人是否有伴侣并无直接关系。这个观点来自美国记者丽贝卡·特雷斯特,她在《我的孤单,我的自我:单身女性的时代》一书中写道:“当你躺在理应是你最亲近的人身边,却只感觉不被理解、不被重视、没有心意相通时,那反而是你最孤独的时候。”孤独也许跟社会关系有关——以已故英国神经学家约翰·卡乔波(JohnCacioppo)等为代表的专家认为,孤独是人类进化的产物,虽不愉快,但可能有用。人类通过团队合作才得以存活下来,如果人们感到自己遭到团队的排斥,孤独感可能会驱使他们与人联系,构建社会关系。孤独也许跟体温有关——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,当人们觉得孤独时,会下意识地通过改变体温来改变内心状态,一旦身体暖和起来,就会产生被社会接纳的错觉。所以,专家的建议是:如果感到空虚寂寞冷,你就去泡个热水澡,或者喝杯热饮(所以让人“多喝热水”是对的,至少可以缓解心理上的不适)。那么,冬天会不会觉得更孤独?“孤独实验”项目认为,对于孤独的人来说,冬天的情况并没有更严重。所以,我们应该一年四季都想想别人是不是孤独,而不仅仅是年底或开春的时候才关心他们。3“你开始感到忧虑:担心自己无法摆脱对独立生活的迷恋,摆脱在独立生活中养成的怪癖。但是回想起来,我这么努力地保护我的私人空间、作息时间和独处的自由,也是一种防御手段,为了不让自己发展不是真心想要的关系。”丽贝卡·特雷斯特这一看法,反映了很多单身女性的心声:为了保持独立和自我,我们宁愿保持单身。这也是上文所说的“积极独处”——享受一个人的快乐。在刚刚完结的电视剧《独活女子的推荐》中,女主角五月女惠就向观众示范了各种“独活”玩法:初级如一个人吃饭、一个人唱K;中级如一个人逛天文馆、动物园、游乐园、工厂区以及坐热气球;高级如一个人入住情侣酒店、穿着礼服坐在加长悍马里喝冰镇香槟,等等——所以,这是不是可以视为“国际孤独等级表”的进阶版?只不过,名字应该改成“一人乐等级表”。随着一项项“独活”的解锁,五月女惠也逐步突破了对自我的设限。而剧中五月女惠一个人大快朵颐的镜头,让人不由得联想到电视剧《孤独的美食家》。《孤独的美食家》原作者久住昌之曾表示,自己也没想到这部剧能一季接一季地拍下去——今年都拍到第九季了!这两部剧的共同点就在于,它们的目标受众,并非那些实现“独活自由”的人,而是那些想“独活”但苦于“社恐”、不敢付诸行动的人。剧中主人公自得其乐的样子,给予后者莫大的勇气,让他们看到打开生活更多的可能性的模样。正如《独活女子的推荐》中的一段对话:“(一个人吃饭)不丢人吗?”“去中意的店里,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吃,有什么好丢人的?”歌手李健也是一个善于独处的人。他如此给歌手毛不易传授自己的生活经验:“你需要格外保护好自己的才华。怎么保护?去锻炼身体,减少不必要的工作,买辆车远离人群生活,多练琴,多阅读……”他的心得是:“生活一定要远离那些灯光和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